来源丨资本传记
责编丨刘芸汐
王健林,这位曾经在商业地产领域叱咤风云的大佬,如今又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7月22日,中国儒意发布公告,旗下上海儒意星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拟以2.4亿元现金收购快钱金融服务(上海)有限公司30%股权。而此次交易的卖方,正是王健林旗下的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这意味着,王健林又一次将手中的资产摆上了货架,开启“卖卖卖”模式。
01 曾经的“香饽饽”,如今低价甩卖
快钱金融,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曾是王健林构建金融版图的关键棋子。2014年,意气风发的王健林斥资3.15亿美元(约合20多亿人民币)收购快钱68.7%的股权,随后完成百分百控股。彼时,王健林对快钱寄予厚望,希望借助快钱的支付牌照和支付系统,推动万达电商转型,构建以支付为核心的金融生态链。
在王健林的规划中,不仅万达电商要用快钱支付,万达广场的商家也要全面接入快钱。他甚至在万达年会上专门强调,全集团要为快钱的发展提供支持。在万达的推动下,快钱的交易流水规模一度超过2万亿元,在第三方支付行业排名第四,风光无限。
时过境迁,曾经的“香饽饽”如今却成了王健林急于脱手的资产。从中国儒意披露的收购价格来看,快钱金融目前的估值仅为8亿元。相比王健林当初的收购成本,缩水幅度超过七成。是什么让快钱从王健林的心头好变成了如今的“烫手山芋”?
02 万达转型电商和金融的战略受挫
万达转型电商和金融的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难。尽管王健林投入了大量资源,但万达电商始终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转型以失败告终。作为万达电商和金融生态重要一环的快钱,也未能发挥出预期的作用。
随着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快钱逐渐掉队。如今,快钱的业务量已大不如前,交易规模排名可能已跌出行业前10。市场格局的变化,使得快钱在王健林的资产布局中,重要性大幅下降。
展开全文
面对资金压力,王健林不得不重新审视旗下资产,做出艰难的抉择。快钱作为非核心主业,且盈利能力不佳,自然成为了被处置的对象。通过出售快钱股权,王健林能够回笼部分资金,缓解债务压力。
03 接盘侠柯利明,又是“熟人”
王健林此次找到的接盘侠,是中国儒意的掌舵者柯利明。这位80后的年轻富豪,与王健林早已是“老熟人”。过往两年,柯利明多次从王健林手中接过万达电影的股权,并成为其实际控制人。此次再度出手,收购快钱30%股权,柯利明的意图何在?
中国儒意在公告中给出了解释:快钱金融可以与线上流媒体、线上游戏服务以及线下影城业务产生协同效应。在柯利明看来,快钱的支付服务能够为中国儒意的现有业务赋能,无论是线上的影视、游戏充值,还是线下影城的消费支付,都能借助快钱实现更便捷的支付体验,从而提升用户粘性和业务竞争力。
从商业逻辑来看,柯利明的这笔收购有一定的合理性。中国儒意近年来在影视娱乐领域不断布局,拥有丰富的线上线下业务场景,而快钱的支付牌照和支付能力,恰好可以填补其在支付环节的短板,实现业务的协同发展。当然,这笔交易也并非毫无风险。快钱目前的业务规模和市场地位已大不如前,如何将其有效整合进中国儒意的业务体系,实现协同效应,还需要柯利明施展一番手段。
04 副业资产几近清零
清仓快钱,只是王健林“卖卖卖”自救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王健林开启了大规模的资产抛售潮,累计变现超520亿元。
4月,王健林作价24.9亿元将万达酒店管理公司100%股权卖给同程旅行,彻底退出酒店业务的核心管理板块。5月,更是以约500亿元的价格一口气出售48座万达广场100%股权,创下近年来商业地产领域最大规模的交易之一。加上此前零星处置的7座广场,王健林手中的万达广场数量大幅减少。
如今,王健林的酒店、金融、文化等副业资产,大多已被处置。他手上最值钱的资产,只剩下约200座自持万达广场,以及珠海万达商管平台40%的股权。即便如此,这些资产也面临着诸多变数。
在财团600亿注资珠海万达商管后,其内部人事发生了重大更替。王健林的核心旧部逐渐从权力中心淡出,太盟投资合伙人黄德炜、阿布扎比投资局中国区负责人胡正伟等战投资方代表开始掌握话语权。在珠海万达商管的董事会中,王健林仅控制4个名额,其控制权被进一步稀释。
王健林的债务压力依然巨大。大连万达商管截至2024年9月,一年内到期的短债超过439亿元,而货币资金只有151亿元,资金缺口明显。尽管通过出售资产回笼了部分资金,但这些资金对于庞大的债务规模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加之苏宁易购、融创、永辉等昔日合作伙伴,因对赌协议等问题纷纷追债,王健林和万达系公司陷入了多起法律纠纷之中,累计被执行总额高达50亿元,名下多家公司股权遭冻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